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刘秉忠塑像_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刘秉忠塑像介绍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刘秉忠塑像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

1.元朝大都是现在哪个城市

2.到底谁修的北京城?

元朝大都是现在哪个城市

       元朝大都是什么意思

        元大都指的是元朝的首都,用突厥语就是汉八里,指的是大汉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是由元代的刘秉忠所建立的,主要地址就是如今的北京市区,北面就是元大都的土城遗址,而南面是长安街东西两路都是二环路,元大都的整个街道的布局,也就基本上奠定了现在北京的格局。

        城市规模

        现如今元大都其是在金中都旧城的东北部,具体的地点是在蓟门桥的西南方向,在中国政法大学东门和北京邮电大学西门的中央,如今仍然能够看得到,当然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这里的遗址公园是在元朝首都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西面便是海淀区的学院,而向北就可以找到黄亭子。

        如果有人来到这里,可以坐地铁10号线,就可以看到重合之地。马甸附近的城墙高度是在12.5米左右,宽度大概可达31米,这里有个叫做土城关的地方,是之前德门遗址。大都新城是长方形的,整个周长是在28.6公里左右,而占地面积可达50平方公里,也就相当于整个长安城面积的3/5,整个道路设计的都是比较整齐的。

到底谁修的北京城?

       1271年,一个和尚拿着一本《易经》找到了蒙古帝国的大汗忽必烈,告诉他,如今天下大定,自应“附会汉法”,才能收服四方人心,建立千秋基业,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更改国号。忽必烈深以为然,听取了和尚的建议,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至此,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开始了自己历史使命。而为这个王朝定名的和尚,就是忽必烈的“头号智囊”刘秉忠。

       隐退待时,得遇高僧

       刘秉忠的家世比较特殊,刘家本是祖籍江西瑞州的汉人,却世代在辽朝为官,成为官宦大族。后来刘秉忠曾祖父又担任金朝邢州节度副使,举家迁于河北,刘家便在邢州落地生根。刘家历侍两朝,家世显赫,刘秉忠也是自幼被家族寄予厚望,又少年聪颖,饱读经史,故而名震地方。

       但是刘家毕竟是汉人,又掌握地方大权,所以到刘秉忠13岁时,就被金朝要求前往都元帅府作为人质。都元帅府是金朝最高的军事机构,刘秉忠虽为“质子”身份,却因祸得福,能够接触到一些金廷的军事高官和要员。朝廷大员的指点江山,也在一定程度震撼了这位少年郎的内心,刘秉忠的野心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埋下种子。

       17岁,刘秉忠凭借家族关系,担任了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但是这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却让刘秉忠抑郁成疾,感叹“吾家世代为官,吾辈怎能甘为执笔小吏”。恨自己生不逢时的刘秉忠干脆封金挂印,弃官而去,跑到武安山中等待时势之变。也正是在此时,刘秉忠遇到了被誉为“再世惠能”的高僧虚照禅师。虚照禅师深爱刘秉忠之才,招其为座下僧徒,并赐号“子聪”。

       奉召出山,布衣谋士

       刘秉忠跟随高僧研习,精通儒释之学,通晓天文地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也深有所见。虚照禅师知道刘秉忠非池中之物,并让其出寺云游,博览天下。忽必烈久闻刘秉忠贤名,便邀其入宫相见。刘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又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忽必烈大喜过望,认为自己终于觅得大贤,便让刘秉忠常伴左右。

       而事实证明,忽必烈身边不缺文武能人,但能够有放眼天下,谋划千秋格局的,只有刘秉忠一人。蒙古人出身游牧,虽然骁勇善战,却性情暴虐,大军每过之处,屠城之举常有,天下皆怨。在刘秉忠跟随忽必烈出征大理和南宋的时候,就向忽必烈进言“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刘秉忠劝谏忽必烈,征服天下容易,收服天下人心却难,忽必烈听从刘秉忠之言,严令全军“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

       在忽必烈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刘秉忠以布衣身份参与谋划军政要务,被誉为“聪书记”。刘秉忠的出现,弥补了蒙古人尚武而少谋的弱点,忽必烈更是对其言听计从,“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布局天下,千秋之功

       元朝建立后,刘秉忠更是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对民,他心系天下苍天,深知百姓疾苦,每有制度颁布必考虑百姓所求;对君,他为元世祖忽必烈献上了“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给元朝制定了完善的政治制度;对官,他举荐前朝贤士旧臣,选拔山野遗逸之士。

       但此时的刘秉忠“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他保持着自己的僧人做派,孑然一身,不图名利,平日只以闲谈诗赋为乐。只是元廷的大臣看不下去了,上书忽必烈,说刘秉忠德优功高,却还身穿布衣,让大臣们都羞愧难当,请求“正其衣冠,给以厚爵”。忽必烈也深以为然,加封刘秉忠为光禄大夫、太保,并亲自为其赐婚,赏赐宅邸。

       之后的刘秉忠不仅制定了朝廷礼仪、百官服饰、官吏制度这样影响元朝及后世朝代百年的制度,还负责主持元大都的修建,也是后来明清百年都城和现在北京市的雏形。1274年,59岁的刘秉忠无疾而终,忽必烈闻讯大悲,追封刘秉忠为赵国公。刘秉忠是元朝第一汉臣,也是第一文臣,元朝97年间,汉人位列三公者,仅刘秉忠一人。

       淡泊名利,志在何方

       “一朝风云会,君臣自心腹;大计业已成,勋名照简牍”这句对刘秉忠的评价,是姚广孝说的。同为和尚,同为搅动天下的奇才,姚广孝一生都将刘秉忠视为自己的人生导师,按着刘秉忠的道路步步为营,最终成为靖难首功,永乐名臣。

       但是刘秉忠和姚广孝却又有本质的不同,姚广孝拒绝朱棣的赏赐,也拒绝御赐还俗,甘心做孑然一身的僧人,他图的,是向自己证明自己。而相较于姚广孝,刘秉忠却显得“六根不净”,他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赐来者不拒,金银府邸尽收,让其还俗就还俗,赐婚也乐在其中。

       是刘秉忠的格局要低于姚广孝一筹吗?其实不然,刘秉忠所图的,却是姚广孝所难以企及的。从最初志在名利的少年,到劝阻忽必烈屠城,刘秉忠的理想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刘秉忠每逢决策并先考虑百姓,心中念的是天下苍生,而姚广孝却为朱棣一人而让天下苍生陷入战火之中。姚广孝是毒士,而刘秉忠则是真正的贤士。

       一开始是刘秉忠建造元大都,而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

       在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将统治中心南移到燕京,并在原金中都城址的东北侧兴建了元大都。元大都城的城市规划恪守传统儒家的的都城设计方案和《周礼·考工记》提出的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元大都的皇城,坐落在都城正南方偏西的位置上,

       以太液池为中心,东岸建有宫城和御苑。西岸建有隆福宫和兴圣宫,以及西苑等。太液池中,另有两组建筑群,一是万岁山上以广寒殿为主体宫殿,二是建在瀛洲上的仪天殿也就是今天团城的位置。皇城内,在大小宫殿之间,还建有各种储物的仓库、服务机构、办事的衙署等。

扩展资料:

       元大都新城规划最有特色之处是以水面为中心来确定城市的格局,这可能和蒙古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传统习惯与深层意识有关。

       由于宫室采取了环水布置的办法,而新城的南侧又受到旧城的限制,城区大部分面积不得不向北推移。元大都新城中的商市分散在皇城四周的城区和城门口居民结集地带。其中东城区是衙署、贵族住宅集中地,商市较多,有东市、角市、文籍市、纸札市、靴市等,商市性质明显反映官员的需求。

       百度百科——北京城

       好了,今天关于“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刘秉忠塑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刘秉忠塑像”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