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大城市发展还是留在小城市?

2.大学毕业是去大城市创业好还是回小城市好?

3.大学毕业后应该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4.为什么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小城市

5.毕业了,你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发展?

6.毕业4年,想了7个月,我打算从广州回小城市了!

回老家定居,于是我俩很自然地就聊到以后是继续留在南京还是回老家的问题。

他说很迷茫,但大概率是回老家。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室友退租,其实她刚搬进来不到一个月。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待不下去了,房租高,又挣不到什么钱,家里人一直催结婚,不如回家。

毕业工作几年之后,本科生快二十七八,研究生接近三十,不可避免的都遇到是继续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的问题。

01

我身边有很多选择回老家的人。有的人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有的人厌倦了漂泊的生活,有的人是独生子女,父母希望ta离家近一点,有的人回家结婚定居,也有人攒足了经验回家创业。

我闺蜜,从我第一次跟她聊这个话题开始,她就坚定的说她会回家。她是独生女,医学生,一毕业就考进了家乡的医院。上班就在家门口,赚的不少,花的不多,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她并没有像大家以为的那样,回家乡过着“养老”的生活,相反她是我身边最努力的人。

毕业之后的每个期,在我们大多数人想着去哪旅游的时候,她一直在准备考试。她说医生就是越老越吃香,资格证越多越吃香。所以她从未放弃学习,每一个能考的证书她都尽量考到手。

我能感受到她是真的热爱她的工作,也是真的喜欢家乡的生活。

02

同时,我身边也有一群坚定地选择留在大城市的人。

我大学同学,毕业工作半年后,公司想派她去河北的一个小城市轮岗。那时候的我们大多不敢辞职,因为刚工作半年,没什么工作经验,又不再是应届生身份,很多大公司都不愿意要我们,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妥协。

但她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职,继续留在北京。后来,她进了腾讯,一直干到现在,工资是我们同学中最高的那一档。

另一个坚定想留在大城市的就是我自己,毕业之后就没想过回老家,因为老家的就业机会太少了。我喜欢大城市的生活。与牛人为伍、与城市同台,让眼界开阔、让思维碰撞、让梦想栖息,有很多机会和选择,有创造一切的可能性。

为了能留在大城市,我对未来有很多规划:

01 毕业5年内买房

我曾经觉得,咬牙买房的人都是傻子,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舍弃当下的生活,背上几十年的,年纪轻轻就成了房奴。

工作几年之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作为一个异乡人,想在一个城市落地生根,势必要在这个城市有个家。

去大城市发展还是留在小城市?

我选择了大城市,并且目前也只选择过大城市。

从实习到现在正式工作,我待过上海、北京,大学是在大连上的,当时一心想着去一个离家远远的,没有去过的地方度过我的四年大学生涯,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我的家乡是安徽是的一个小城市,生活很安逸环境也很优美,对于养老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刚毕业的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适合奋斗的好去处。

为什么大城市明明生活压力很大,空气很差,交通很堵,房租很贵,生活质量很低还是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的挤向大城市?

就我个人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职业选择

我总觉得,如果在刚毕业的时候不选择来一线城市闯荡一番的话,可能以后就再也不会来了,因为正是奋斗的好时候,也是刚刚踏入社会走进职场的青涩期,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磨练和机遇。大城市集中,公司林立,相比于小城市有更多更丰富的机会适合不同类型的人才选择。

二:视野眼界

有很多同学选择了在家,从事一份安稳的工作,结婚生子,这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人各有志,但是我总觉得在大城市闯荡过的人和一直待在家里的人的眼界一定是有区别的,因为接受的新鲜事物更多,也更能接受多元的思维,视野也更加开阔,接触到的人脉更加宽广,对以后的事业发展也是很有利的。

三:机会公平

小城市会更多的看背景、看关系、看家底,如果有权有势就可以安排一个很好的工作,但是大城市各方势力比较均衡,更多的需要靠个人的能力和机遇出头,这也能让年轻人有更好的奋斗动力。

或许当我老了我会回到一个安逸的小城市养老,安度此生,但是现在还是会选择继续扎根大城市奋斗,因为,我还年轻。

大学毕业是去大城市创业好还是回小城市好?

去大城市发展更好。

一,大城市平台大,机会多。在大城市里,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只要你努力了,你的机会也多。但是在小县城,你的机会很渺茫。这两天看了一篇文章,有一位送外卖的小伙子,看到某个县城的房价出奇的便宜,于是就买了一套,毅然决定生活在那里。没想到的是,他接单很困难,这里的人几乎不点外卖。心灰意冷之下,他把房子挂出来卖,总价7万也无法卖动。之后,他还是来到了大城市里,他说,“最起码我不用担心自己接不到单子,如果是在小城市里,我天天焦虑什么时候出单。”相对来说,大城市的平台更大一些,不论你找什么样的工作,总能找到一份合适你的。在这里,只要你愿意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如果是在小县城里,你的机会就会少很多,虽然说压力少,但是工资低,没什么前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来到大一点的城市,可以发展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事,能力越强,就越能收获到高薪资。

二,大城市,包容性强。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进步。就比如说,大城市晚婚的人是常态,如果是在小县城里,就会被人诟病,年纪这么大了,还没找对象,背后对你说三道四,故意诋毁你。在这里,你的生活将会自由很多。哪怕你是丁克,别人也不会去说你,你穿上有个性一点的衣服,别人会认为很潮流,但在老家,会认为你张扬,穿得不成体统。换在大城市里,再有个性的穿着,也容易被接受。小县城里面的人,就缺乏了一些包容性,总盯着你的弱点去说事,在你身上发生了一点小事,就对你批判论足。

三,优秀的人很多。俗话说,“与优秀的人为伍,你也会变得优秀。”为什么很多人愿意生活在城市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城市里面优秀的人很多,因为存在竞争,所以你的压力会大很多。面对压力,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应对,这个时候,无论失败与否,都会给你积攒经验,让你的成长空间得到快速的进步。记得有一次跟一位同事聊天的时候,他是我们部门的销售精英,他说,“在这里,我无时无刻都在告诉自己,要多努力,不然就容易被别人超越。”正是他怀着这个信念,他的业绩在公司里都是出类拔萃的。职场就好比一个赛道场,你只有用力奔跑,你才能赶超那些牛人,在他们眼里,你也会成为那个牛人。换句话说,这里存在的竞争,会让你逼迫自己快速成长。倘若你的呆的环境是比较安稳的,会消磨你的意志力,一旦你习惯了舒适的生活,只会越来越懒,难以找到自我的方向。最后说一句,无论是选择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最主要的是看你的性格,你向往的是那种一眼看不头,繁华的城市,那就选择大城市,我相信你可以承受住大城市里面给你带来的压力。若你不喜欢有压力的生活,小县城会更适合你一点。所以呢,在做选择题之前,请遵循自己的内心,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想要做什么不想要做什么,都取决于你。为什么说要遵循内心呢?因为遵循它,你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心之向往的地方,往往潜藏幸福。

大学毕业后应该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1.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定性的答案,我只能够客观地去作分析。去大城市好,还是回小城市,其实关键是看你的创业内容是什么,然后去做适配,什么样的创业应该在什么样的地方,自己要把算盘算好,心里有点B数。

2.首先是说回到小城市创业。小城市创业,各行各业,竞争相对小,很简单,商业氛围没有那么强烈,当然,市场竞争也会相对的小。小城市创业的优势在于,第一,一般你回小城市创业,都是回到家乡为主,回到家乡的话,是你熟悉的地方,你对这个地方的敏感度会相对的高,其次是,本土的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如果你家庭是有背景的,或者是你在小城市能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一定的,回去从事“型”的创业,绝壁是成功率很高的创业方式。这种,譬如是项目、文化事业等等。没有经验没关系,现在所有东西都可以外包出去的,关键的,是你手上掌握的是关键的。其次是,像我们做自媒体这一行,立足本土小城市的公众号,能做上规模的,现在发展都很不错,原因在于,竞争真的不大,同时,你早期的发展,可以依靠很多方式去把规模做大,但是这一套,放在大城市确实未必可行。最后就是,很多创业模式,大城市已经成规模,达到饱和的时候,你去学习、模仿,然后把这种模式带到小城市来。像我以前听过一个案例就是,有个师兄,专门在广州学习像奶茶店、炸鸡店、开心花甲店、鸡扒之类的,然后把模式带到小城市,经营一小段时间,然后把店铺转手卖掉,对,卖掉,然后马上去找新的商业模式,重复炮制,致富效果也是斐然。

3.至于毕业之后在大城市创业,好处自然就能总结更多了。大城市有集聚效应,人口总量巨大,享受的人口红利明显,也就是市场非常庞大;丰富,各方各面的,举个例子,就批发市场等等,一个一线城市,几乎所有品种的批发市场都有,你要什么有什么,同时,你需要什么前后的匹配,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短距离完成配对;大城市,眼界不一样。绝大多数的新兴商业模式,都诞生在大城市,这就好比为什么好多人到国外去留学之后,回来能带回来一些不一样的商业模式,然后成功了,原因就在于,这里适合有诞生新形势的条件,在这里开展创业,你能够离最新最特别的形式最近,可以第一时间见证,并且第一时间加入;其次是人才,一方面,大城市的机会多,创业氛围好,所以这里集聚了大量的优秀创业者,在这个庞大创业圈里头,就很容易形成你的人脉,你可以通过这些交流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也可以通过交流获得灵感,同时,这个圈子也会成为你重要的创业,各个方向的创业者,一旦抱团,必然会给你带来帮助,另一方面,人才这块,还是你组建团队的重要因素,大城市往往集聚了较好的人力,你需要哪方面的人才,都容易在这里挖掘,当你需要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优势就凸显了;最后要说的,就是大城市确实机会多,一旦一个项目失败了,可以马上转身投入到下一个项目里面,在你面前的永远是机会,再不行,创业失败就去再就业,这个大城市也能给你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你的这段经历,也会很好地帮助你转行。

4.当然,总的来说,真正在创业选择的节点上你需要衡量的因素很多。第一是你的家庭,你想多留在父母身边,还是向独处;你向往大城市的繁华还是比较享受小城市的宁静;你选择的大城市给你提供的政策倾斜多不多,有没有创业支持,有没有创业园适合;小城市会不会更多政策支持,有无做背书等等。凡事都没有绝对的,你的创业初期可能在大城市,但你后期可能就转移或者往小城市发展了;又或者,你的创业初期在小城市,成功了以后,把模式复制到大城市,也是很正常的。

为什么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小城市

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历,我觉的你大学毕业以后,不一定就要出省或到别的城市里去,你应该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在你的就读的学校的城市里,在那里找工作,有两点好处,其一,你可先稳定下来,不用象其他同学那样盲目的受奔波忙碌之苦。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待以后同学发展了,你再可与他们联系,这样少走了许多的弯路

第二,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当大,你没有一定的相当实力,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尤其是专长不过硬,没有工作的经验,如果就这样的往大城市跑。是不可取,碰壁的机会可能会很多。

第三,你可先在自己熟悉的城市,找一分工作,明白自己的专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去做,然后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学点东西什么的,必要的话,英语四级绝对是要过的,对你以后有好处。

其实我说的这些话,就是你自己心中要对自己有一个未来的规划,千万不要盲目的跟风,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看到的

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判断,做自己的主张。

当然我觉的每一个大中小城市都有的独特城市魅力,

我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觉的你先还是呆在自己熟悉的

城市, 或则小城市比较好,那里就业压力没那么大。

你可先稳定下来,待以后有经验了,有实力了

到时候你想去都没有人拦你了

还有就是一个,大城市的交通实在是太拥挤了

生活节奏太快了。那里的竞争太大了

那里只能是叫工作,每天都只有工作,不知道什么叫生活。

祝你好运,做自己的主人

毕业了,你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发展?

安居乐业这个词,对于普通人来说,太难了

1,提及就业,离不开大学生这个群体。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而2012年只有680万。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面临着长期的挑战和压力,6月份,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9.3%、4.5%。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大部分企业只能缩减开支谋生存,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找工作就更困难了。

2,至于安居,房价高确实是实情。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6月份销售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为68923万平米,销售额66072亿元,可得出上半年全国房价均价为9586元/平米。房价破万,并不算稀罕事,毕竟这些年一线、新一线这样的大城市早已在市场上升期实现房价翻倍,然而现阶段,全国却有117个县城的房价同样处于高态势,着实出乎意料。

第一财经7月26日报道《扫描县域楼市:“头部县城”房价坚挺,8个县均价破2万/平方米》,提到了几个数字:1是截至6月,全国有117个县城房价超过每平米1万元,其中8个县城房价破2万元/平米,分别是陵水、义乌、永康、温岭、昆山、乐清、万宁、桐乡;2是从区域分布看,房价最高的10个县城里,浙江7家,海南2家,江苏1家。

比如海南陵水,虽然房价跌了1.2%,仍然是我国仅一个房价破三万的县城,达到33376元/平米,又比如,金华永康房价均价达24679元/平米,同比上涨15.05%是涨幅最大的县城,浙江西部与江西接壤的县级市江山市,即将迈入2万大关,达到19967元/平米。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拉出新一线城市的房价来对比一下

陵水33376元/平米的价格,能排在第二位,超过了武汉、成都、佛山、西安、重庆、长沙一众新一线城市,且这些城市的均价还不到2万元/平米,换句话说,区区新一线的房价,大部分还不如这几个县城。

这样的趋势,对楼市会造成什么影响?

县城房价破万,单价直追新一线城市,背后离不开“人口”这个共同点,毕竟房地产素来有长期趋势看人口的观点,所以充满活力的市场、较高的收入水平,才能创造巨大的人口流入空间,单看头部县城,这些地方基本上是富得流油的东部沿海区域。最具代表的就是义乌小商品,这里的外贸业尤为发达,进出口总额从2010年的31.2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450.9亿美元,翻14.4倍,不断吸引着外地人来此创业。过去十年,义乌人口净流入达到62.5万人,常住人口186万人,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468元,是全国水平的3倍,可以说大大小小的老板撑起了义乌房价的半边天。

其次是自然型县城,比如海南陵水,就是典型的旅游业带动型县城,靠自身发展;还有就是地理位置靠近热点大城市,承接大城市产业和人口的县城。

总结起来就一句,这些头部县城都是经济发展强县,拥有较好的禀赋、产业基础、交通条件,才得以吸纳足够多的外来人口,对房价的影响也就更高。不过,国内有1800多个县城,处于金字塔尖的县城们尚且如此,剩下的小城市,房价又有多少支撑可言?

一方面,117个县城房价破万背后,5亿人“人户分离”现象值得关注

所谓“人户分离”,指的是居住地和户籍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口登记地长达半年以上的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2021年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突破5亿,达到5.04亿人,比2020年增加了1153万。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超89%。

如此庞大的人群进入城市,而户籍却留在老家,一方面加速了城镇化进程,推动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缺少了年轻人的县城,只能在老龄化、房地产虚繁荣的路上越走越远,久而久之,县城自然会变成“孤岛”。据31省人口净增数据中,2021年人口增量最大的3省份分别是浙江(增加72万)、 广东(增加60万)、 湖北(增加54.7万),这些地方不但聚集人口,关键的是年轻人流入多。从60岁以上人口比重来看,广东占比只有12.35%,老龄化率极低,湖北是20.42%,浙江19.1%。可见,当城市住房供应无法满足人户分离家庭的需求时,房价自然会推涨起来。

另一方面,站在全国视角,还有38亿平米的房子卖不动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6月商品房广义库存达到38亿平,具体到不同区域,一线城市环比微增1%,同比下降3%,基本不存在库存情况;二线以下城市就不太乐观了,贵阳、大连、唐山、沈阳、石家庄、株洲、烟台广义库存量高位持稳,突破1亿平米,南昌、长沙、岳阳、兰州、太原、淄博、哈尔滨、宝鸡、蚌埠次之,广义库存量也达到了8000万平米以上。

要知道,广义库存是在狭义库存的基础上,即已获得预售许可但没有卖出去的房子,再加上准备开工+已开工没取得预售许可证面积,可以说把绝大部分待售面积都算进去了。如果把38亿平米再具化到房产套数上,相当于有3800万套100平的房子,虽然房屋面积只是一个模糊的计算,但却足够说明问题:在绝大多数人口常年流出、老龄化加剧的三四线城市,房子库存难消化,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毕竟靠着棚改浪潮,全国有不少小城市和县城的房价和消费水平都大幅提升,可是近两年棚改规模压缩,加之大量人口流出,很多人才发现,小城市的房价,原来和绝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是严重不匹配的。于是,逐渐演变成为房子库存难消化,各大售楼处无人问津的结果。

房说君有话说,其实在这个市场下行的过程中,尤其是很多人口流出严重、产业单一的地区,房价同比下跌了不少,但并不意味着县城楼市迎来高峰,毕竟100多个县城房价破万背后,是近5亿人背井离乡,41亿平米房子空置推高的,大多数脱离人口的区域,未来难离下行的结果。

毕业4年,想了7个月,我打算从广州回小城市了!

#心若安时,一往无前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尽管不读大学的也有许多人生赢家,可大学依然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大学毕业也是人生的转折点。尽管我们与好朋友咫尺天涯,可依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

从毕业那一刻起,我们离开了曾经经历各种人生第一次的校园,离开了曾经一起熬夜、一起喝酒的兄弟,离开了曾经逃课睡觉打游戏也不想去的教室,我们远离家乡,踏上人生的新征程。有的人选择去到一个大城市,比如北上广,有的人选择小城市,比如风景优美、适宜人居的威海、大连。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是新的开始。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机遇和挑战,也有美好和孤独

北京是一个奋斗的地方。

北京永远灯火通明,凌晨的高速还在堵车,因为人多。大家都看到北京各种工作机会、各种创业机会、各种升职加薪的机会。的确,北京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庞大的人口、各种经济环境优势、政策优势、集中人才优势、企业机会优势,创造了北京繁华似锦的夜晚。北京给了年轻人各种可能,只要肯努力,只要找准方向,每个人都能创造财富。

当然,北京也创造也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零落在冬夜的孤独的背影。

北京固然有很多机会、很多,但北京也有很多的人在争夺这些。比如,北京的房子。大部分普通的年轻人不能只通过自己解决北京的房子,往往集合两家人两三代人的能力才能解决一套北京的房子。比如,北京的车子。一方面摇号才能有牌照,一方面拥堵的交通让人不能忍受。

#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安逸和闭塞

我大学在威海。那是一座很安静、节奏很慢、当然也很美丽的海边小城。

每到夏天的傍晚,海边海风习习,吹走白天的暑气和烦躁,沙滩上一对对的情侣,路边各种扎啤、烤串和海鲜,空地上大爷大妈旁若无人的广场舞,这一切造就了威海的安静祥和。威海的慢节奏表现在路人的不紧不慢,威海的慢节奏表现在校园里两年都没建起来的宿舍楼,威海的慢节奏还表现在海边慢摇滚的酒吧和灯光昏暗的书店。所以,你看,一个小小的城市,一段安逸的时光。

当然,威海的安逸也意味着偏远和闭塞。

虽然互联网创造了知识和信息的极快速分享,我们不再时空相隔,但是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公共建设、企业就业机会、职业成长潜力。。。一些列的问题是年轻人毕业的时候都需要考虑的,这些方面,威海显然处在劣势。

人生处处都是转折,同时也处处充满美好。

怎样选择,只在个人。

不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心若安处,便可变他乡为故乡。

是的,如题目那样,我打算从广州这个一线城市回山西运城四线城市了。

到底要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去小城市,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七个月,失眠了很多天,查询了无数资料,看了知乎无数人的回答,结果就是,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就是看你想要怎样的生活罢了。

不想离开广州的原因很多,大学4年在广州,毕业4年工作在广州,算起来都有8年了,感情很深,积累的人脉都在这里,工资高,升职快,空间大,年轻人多,氛围好,好吃的多,未来前景好。

想离开的原因也很多,房价贵,加班多,压力大,工作不稳定,物价高,孤独,没有归属感,各种东西都很内卷,未来供房养娃压力大。

上面这些原因其实几乎都人尽皆知,但是放到任何一个人身上,估计都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除了富二代,能力超强的人以外,到底要不要留在大城市,都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大城市的发达都是卷出来的

“我将来一定要去大城市工作定居!”

这是2008年我在心里暗暗发誓的话,因为小学刚毕业,深圳有亲戚在,我有幸第一次去一线城市旅游,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摩天大厦,第一次去游乐园,大城市给了我无数的第一次。

于是2014年,我直接选择去了广州一所二本A读大学,想着可以在广州读书,毕业扎根落户,但是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给我来了重重一击。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教育公司做社群运营,明面上看着是朝10晚7,实际上潜规则真的多如牛毛,我只举个例出来:

1、说好的弹性时间,其实就是下班很晚,弹到你完全不知道几点才是真正的下班时间。

2、上班第一天就是21:30下班,当时我还兴致勃勃的写了篇文章,总结了自己第一天工作,但是下班到家,基本上就只剩洗澡睡觉了。不过这还没完

3、时间久了以后,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记得很清楚,有一天晚上我是22:30分下班的,第二天被主管嫌弃走的太早了,还可以更晚一些走会比较好,当时我立马就来气了,还能晚到几点?回去不洗澡直接就睡是吗?

4、入职4个月后,我带了个实习生,实习生第一天晚上也是21:30分走的,第二天主管悄悄跟我说,那个实习生走的太早啦,第二天可以再稍微晚一些,我真的不理解,连实习生都要和我们一样必须十点半下班吗?于是过了一周,这个实习生就受不了就离职了。

5、我记得很清楚,2018年6月初入职,和我同时入职的一共有18个人,半年后我一直掉发,失眠,周末都得碎片化工作,最后实在受不了了,直接裸辞,当我辞职的时候,当时一起入职的18人,就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了(可见流动性有多大)

上面的话语可能会带一些吐槽的意思,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在里面,我也并不是想抱怨和吓大家,因为大城市的事实就是如此,如果想要扎根大城市的,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有人说,这公司不行,换一家不就行了?

这个行业不行,换个行业不就行了?

还真不是这样,在一家公司适应不了的,不一定在下一家就不会出现

从2018年6月到2022年4月,我一共经历了5家公司,横跨教育——游戏——广告三个行业,统统都很卷,或者说,是因为这个城市太卷了(可能有点片面,但是基本上已经代表了很多很多公司了)

还有人说,去大厂啊,去那些待遇都好的大厂,那会好很多!稳定很多,看某讯,某为那些人,收入多好。

但是问题又来了,薪资是上去了,命不要了吗?

光2021年底到2022年初,先有某讯的实习生怒怼上司,再有某li某li、某条的猝死。

(不说那么多了,咱连大厂这座围城都进不去)

我并不是逃回去的

前几年,著名大号新世相发起了“逃离北上广”的活动,引起了一大批反响,估计是那个时候,第一批人离开了北上广。

于是,只要是从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回老家的,都会被贴上逃回去的标签,甚至这件事很是丢人,自己没本事呗,适应不了呗,就回去了。

但是,还有一个著名大号一条就另辟蹊径,在他的公众号上经常发一些,从一线城市回小城市的人,是如何如何建造别墅,修建园林,远离闹市,悠闲享受生活的。

而回望我自己的4年职业生涯,虽然换工作,换行业频繁了一些,但是我更换的原因并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工作挣的钱都交给医院了,或者行业政策导致换的工作和行业:

第一家公司 ,刚入职第二个月,就把业绩破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峰,虽然是团队协作不能说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吧,但是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很多。

有一说一, 在第二家公司是遭遇到了滑铁卢的 ,因为准备跨行了,所以换岗三次都做不好,最后无奈被辞退,但是我并没有灰心,带着4个月做出的30w粉丝的案例,找到了第三家公司

第三家公司 ,人力两周面试了24个人,只要3个,我综合印象排名第二,最后三个月后考核转正,10万粉丝是考核线,3个留1个,我就是最后那个被留下来的,然后接着从零开始做账号,成为部门第一个从零开始破百万粉丝的IP。

我本以为第三家公司已经是人生巅峰了,没想到第四家公司更疯狂。

第四家 ,是从第三家辞职以后无缝衔接的,游戏跨行教育的一年,岗前培训20人,最后只留下3个人,我的成绩刚好排第3,这跨行跨的心惊胆战。

入职3个月,薪资破万,入职10个月,竞聘成功升职,入职一年半,被访两次登上公司公众号,成为“明星教师”。

第五家公司 ,也就是现在这家,双减被裁员,从教育又跨行广告,5人入职,试岗期淘汰1人,试用期淘汰2人,最后只留2人,我刚好排第二。

但是在转正前10天,我提了离职。

回首自己毕业以来的5家公司,虽然换的频繁,但是除了第二家公司以外,其他家公司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本来在第五家可以顺利转正,但是我已经思考出了不留在大城市的选择,所以提出了离职。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我是个工作狂,在五家公司之间切换的时候,有三次都是裸辞,但是我都在5天内找到了下一份工作,不是在面试,就是去面试的路上,没有给自己留过任何“期”。

所以综上所述,我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所以才“逃”回去的,而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发生了变化。

我想要的是生活

有人说“我在体制内过着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

其实,非体制内的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之前我一直奉这句话为真理,认为体制内是围城,进去了就能一眼望到头,没啥意思。

但是后来我才明白,除了自由工作者和部分理想工作,不如意的工作几乎十之八九,举个例子:

在第一家公司,每天做的都是建群,发消息,开课,下课,私聊转化,一周为一个循环

第二家公司,每天做的是选题,写脚本,拍摄,发布,运营,也是一周为一个循环

直到第五家公司,每天做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停的写文章,一天为一个单位,这是最痛苦的了,尤其是一个项目写到黔驴技穷的时候,还要继续写。

后来我发现,能不能一眼望得到头,根本不是工作的那8个小时决定的,而是工作以外的8个小时决定的!

我认识一个体制内的女生,工作照常,利用工作之余全国到处游玩;还有的朋友工作只是到点就下班,然后每天,每周都会举办很多活动,认识不同的朋友,还有的人,下班以后遛狗,跑步,做饭,做副业等等,他们的生活都是下班以后才开始的。

能不能一眼望得到头,也是下班后你怎样分配你剩余的时间决定的!

而回想我4年的大城市生活,上班占据了不止8个小时的时间,每家公司在公司的时间都达到了10——12个小时(算上通勤那就更可怕了),留给自己生活的时间,如果你11点半睡觉,那就只有两个小时了。

那能做的就是只有洗澡睡觉,刷会短了,除非你是个超级工作狂,就是喜欢24小时都围绕着工作来,就像《完美伴侣》中高圆圆饰演的陈珊,和王耀庆饰演的林庆昆一样,其他人估计多少都会受不了的。

最近真的和很多朋友聊过天,有一位在大厂的朋友说,因为压力太大加上裁员,公司变相逼人走,她已经抑郁到要靠药物才能维持生活了,最后离职以后,休息了两三个月才缓过来。

为啥我这么喜欢看书呢?

这也是和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有关的,因为每天读书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每天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读什么书,读多久,都是自己决定的,这就是我“生活”的一种方式。

工作的时候我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只有读书的时候我才会觉得世界都慢了下来,每当我感慨一周时间过得超级快的时候,那估计就是这周全都忙了工作了,没顾得上生活。

工作的内容只有一种,生活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

我想要的,是生活的多样性,而不是工作占据了时间,身体,健康的单一性。

先生存,后生活

在2021年早期,我听过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和当当创始人李国庆说过这么一段话:毕业以后到底留大城市呢,还是小城市?我是这样理解的,现在的年轻人可以先去大城市闯荡3-5年,再回去小城市,这样会比较合理。

也是这句话,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要回家的。

有人会说,回家?说的倒轻松,工作就是第一大难题!

大城市有程序员、技术员,小城市没有

大城市有产品经理,小城市没有

大城市有各式各样没听过的工作,小城市都没有

那回去干啥?

工作都没解决,更别说其他医疗、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等问题。

但是,大城市扎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前有六个人的钱包供一套房,后有裁员断供房贷六个月上了征信,房子被法拍。

还有大城市的养娃,教育等各种开支,这笔账真的不好细算。

为啥现在不敢生了?

因为以前生娃生的是劳动力,多生一个家庭里就多一个干活的,现在生娃是消耗力,多生一个就多一个消费的,俗称“四脚吞金兽”

于是,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大城市无法扎根生存和小城市无法找到合适工作之间徘徊。

等到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只能回家。

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我一直在想俞敏洪和李国庆的话,先去大城市几年,再回去小城市。

去的那几年,就单单只是去工作,体验一下生活吗?就是增长一些阅历,不遗憾此生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至少我理解的并不是这样。

来到大城市,最主要的是,是要学习赚钱的方法和积累人脉,然后回去小城市以后,用积累的人脉一起合作,然后用赚钱的方法实现共赢。

像是大城市很多赚钱的玩法,在一二线城市可能已经很饱和没得玩了,但是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照样玩的起来。

“下沉”,这个词是最近很多企业都在说的一句话,具体什么意思呢?

1、喜茶下沉,把门店开去了四五线城市,平均单价下降了4-5元

2、海底捞下沉,把门店开去了四五线城市,单价照样下降

3、拼多多下沉,利用砍一刀的小便宜的心理和廉价的价格,在电商行业中找到了突破口,使得京东,唯品会等一众电商纷纷下沉

4、快手下沉,接地气的内容赢得了小城市人民的喜爱

三农直播,西瓜,微头条,直播带货等等,这些副业全都是下沉的具体表现。

别想着小城市的人就一定很穷,收入一定很低,你把大城市学到的东西用到小城市上面,不管在哪里,你都能生存下去。

小城市也可以很精彩

回小城市,其实没那么“丢人”

大小城市的差距,一方面是信息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的差距。

在信息差距方面,之前互联网发展初期,任何新奇的东西出来,都会首先在大城市落脚试验,成功了以后才会扩散到小城市,甚至有些东西都不会下沉下去,这就导致大小城市的人在信息认知上有很大差距。

在基础设施方面,这就不用多说了,小城市比不上的医疗、教育、绿化、健康、养老等各种基础设施,这是小城市远远不能及的。

但是,小城市真的没有那么差~

自从有了回小城市的念头以后,我就时刻在关注着小城市的各种新闻,从民生到教育,从医疗到健康,因为不能常回去,所以只能通过新闻来看。

我发现小城市也一直在发展进步,而且很多基础设施做的甚至比大城市还要好,这是令我意想不到的。

至于信息差的问题,还是俞敏洪的那句话,去大城市3-5年,学的是获取信息的方法,有了方法以后再回去小城市,信息从哪里出来你都知道,就算不是一手消息,在压力相对较小的城市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又有人说啦,在大城市3-5年,习惯了大城市的节奏,回去以后不管是工资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很大的落差怎么办?

的确,俗话说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从大城市的快节奏到回去的慢节奏,的确不太容易适应。

我只能说,这就看社会给你的鞭策有多大了。

如果大城市的各种规则你都能适应,甚至买房扎根,那没得说,但是大城市的社会如果让你生活不好,工作也不好,钱也不多,那估计你呆不到3-5年就回去了。

只能在积累好大城市的人脉和以后,做好足够多的心理和生理的功课,来面对将来小城市的生活,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到时候才不会太失望。

还有人说啦,我在大城市积累的人脉,到了小城市全都没了咋弄?认识的朋友都在大城市,回去以后没人陪我聊了咋搞?

其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大城市有的,回去没了怎么办?

没有,那就去创造,也总有一些和你一样从大城市回去的人,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找到他们。

当然,你也可以去入乡随俗,重新找一些新的朋友和玩伴。

能看到这里的人,真的是我的铁粉了,因为你已经看了5000字了,我也写的有点累。

关于到底留在大小城市的问题,被当成辩论会打了无数遍,我觉得凡是能被选上辩论会的题目,基本上都没有正确答案,纯靠个人的感觉。

本篇文章也仅代表大明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感悟,不代表绝大多数人,也绝对没有对大小城市的人有任何不好的看法,仅供参考,共勉!